因而,建立物业管理企业与专项服务业务外包单位之间长期双赢的互动关系,就成为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环境、实现物业管理企业价值链管理流程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应该明确物业管理企业和外委单位建立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合作关系,其中更多的内容是相互信任、互相依靠、双方要承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双方应在充分沟通与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物业管理企业不仅是一个社会资源组织者,还应该运用真正意义上的化管理成为系统集成商,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职能和化程度需要更加强化,将管理要求及管理理念准确传递,在保证管理效果的同时帮助分包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并创造更多价值。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履约过程中,物业管理企业对务企业既不能约束过紧,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也不能放任自流,影响外包业务的质量。物业管理企业应把务企业纳入自身的整体管理体系之中,通过目标制定、监督检查、有效评估、绩效考核、及时改进等手段完成对日常业务的有效管控,实现物业管理工作整体服务目标。
(二)外包的弊端:
1、 外包常常会使企业失去对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从而增加了企业正常生产的不确定性,企业有可能丧失对外包的控制,进而影响到企业整个业务的发展;
2、 其次,在外包模式下,签定外包合同的双方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到未来执行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不应该外包的业务:
1、物业管理企业不应外包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因为公司本身就在该业务领域里有竞争优势,如果再将其外包出去,不利于增加公司的竞争优势以及在行业内的品牌度,降低公司的竞争力。
2、物业管理企业不能把那些对整个项目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业务外包出去,即使公司在该领域没有竞争优势,也不能将这些业务外包出去,否则可能影响到整个项目的顺利运作。
3、物业管理企业不应把那些有可能使公司形成新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业务外包出去,否则将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一般来说,商业物业涵盖零售、办公、批发、餐饮、酒店、公寓等,目前市场规模远不如住宅物业庞大。从上半年物业企业拓展项目类型来看,近半物业企业的拓展逐渐往商业及商办两大物业类型转移,根本缘由或许在于该类物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其中后者具有较高的势、服务对象单一化以及成长潜力更高。具体到细分业态的毛利率上更为直接,同一物业企业的商业物业毛利率普遍大幅高于住宅物业。